前不久,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,一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: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,稳居世界第一;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,保有量占全球一半;与2012年相比,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.4%,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.4%……一个个数字,彰显“双碳”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,照见我们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迈出的坚实步伐。
当前,能源转型加速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、硅能源、氢能源、可再生能源。
全球能源危机正愈演愈烈。临近寒冬之际,美欧地区的国家为满足庞大的用电和供暖需求正重新将目光转向“物美价廉”的煤炭。10月以来,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印尼等国基准煤炭价格均创新高。
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,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用能用电需求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,促动制度建设形成整体合力,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、当下与长远、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得更加游刃有余。站在新的起点,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变局、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,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紧密结合、应对风险挑战与发挥制度优势紧密结合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生机与活力。
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,从清洁能源富集的三江源头到蓄力起航的辽沈大地,从江河纵横的天府之国到经济繁荣的江苏平原,电网纵横东西、绿电贯通南北,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势头正劲,“双碳”目标深入人心,创新动能持续迸发。
热电联产是电力行业高效的能源利用模式,可以显著提高燃料利用率,是全球公认的节约能源、改善环境、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。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,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。无论是制造业生产还是民生保障用能,对电和热的需求都位居世界第一。
因为全球环保问题的不断加重,所以冬天的寒流更加凶猛,面对6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的同时,却又迎面撞上能源危机。之前多个地区出现“停电”的现象,一定程度上就是煤炭资源不足,无法进行发电。同时因为煤炭资源的缺乏,价格开始不断上涨,让民众的生活压力更重。这一系列的“麻烦”,如今即将被解决。
近期,极端高温席卷全国多个城市。伴随高温而来的,除了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,还有因干涸导致水电发电能力锐减,电力供应紧张的难题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:2021年全国发电量累计值为81121.8亿千瓦时。尽管当下正积极调整能源结构,大力发展如风力、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发电,但 2021年火力发电量为57702.7亿千瓦时,占比高达71.13%。 火力发电既是我国电力供给的主力,也是缓解本次电力供需矛盾的突破口, 充足的煤炭供应又是保障火力发电稳定运转的基础。